突出应用驱动 强调学习导向
加快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
摘 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以职业教育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分析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新形势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从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解读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并提出了相应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 设建议。
教 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必要手段。党的十八大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部分清楚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新要求,把它作为政府发挥好保基本、提质 量、促公平的重要途径。2015年10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顺 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推进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 设相关标准,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行动计划》是推 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行动性纲领文件。
一、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1.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取得进展
近 年来,教育部组织开发了40多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300多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开通了全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 平台,向社会免费开放了1000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和1000门视频讲座,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整合了3万多门继续教育课程,湖南、广东、山东、辽宁等 省也建设了网络学习空间和数字化资源库,初步实现了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2.数字化资源和管理平台建设持续推进
全国已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骨干)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国家级网站和20多个省级网站互为补充的职业教育骨干网络。
3.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教 育部连续举办了四届信息化教学大赛,累计参赛教师5000多人次,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地区—学校四级赛事体系。大赛提升了参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虽然职业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首 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够深入,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的深层次融合还有较大提高空间。目前,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比较普遍,但很多处于浅层 应用水平,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教或辅学的工具手段,大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是基本操作和PPT课件制作,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专用学科教学工 具、协同备课和教研系统等使用率还不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与学的总体水平还很有限,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亟待提高。
其次,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仍需加强。部分地区和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不强,存在“重硬件轻资源、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对人力资源建设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识不到位。
再 次,教育信息化建设还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在结构性匮乏矛盾。市场上有很多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大多缺乏教学针对性和系统性,教师 在资源海洋里很难找到真正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数字化资源。构建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机制,实现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运行模 式,也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
最 后,区域间、城乡间、校际信息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与东部和城市相比,我国西部和农村地区的职业院校在师资水平、办学基础和教学条件上存在较大差距,中西 部、城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均衡发展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是政府发挥好保基本、促公平的重要 途径之一。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一)信息化带来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变化
现 代信息技术带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新兴产业和新的经营方式正在不断出现,这些都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新技术支 撑。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然要对此做出迅速反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高等 职业教育要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新形势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次重新定位,我 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更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培养,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等。
(二)信息化带来了教师和学生间关系的新变化
教 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互联网技术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知识与教 师、学生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特别是新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受教室、图书馆等物理空间的限制, 也不再受课上、课下的时间限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互联网思维正在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关键技能,学校和教师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变化,积极应对“互联网+”带 来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系列变革,努力创新信息化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
(三)信息化带来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新变化
当 前,信息技术仅仅是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而存在,即使很多地区已经普及使用了多媒体和PPT技术,仍然不能很好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地培养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竞争,教与学的思路正在从“技术导向”向“学习导向”变革,全球都在寻找如何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学新模式,以提供更高质量服务和创造更多学习 机会的方法。
三、高等职业教育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
学生中心和提高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宗旨。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围绕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和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加快建设硬件环境、软件平台和数字化资源。
(一)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创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行动计划》提出,“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这有两层含义:
一 是信息技术应用从“技术导向”向“学习导向”变革。更加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这种应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明确学生 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教的问题后,才考虑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去支撑教与学。鼓励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独特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更多启发 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实践探索,推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泛在、移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变革,同时使学生具备越来越强的互联网学习技能和信息 技术应用技能,更好地满足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二 是更加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优质教学资源能否在教育信息化中得到应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行动计划》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 资格认证体系,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继续实施全国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继续支持教学信息化改革试点、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 化教学大赛、建立国家级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基地等,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素养。鼓励各省逐步将教育技 术能力纳入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支持教师开展教学信息化改革,不断提 高教学质量。
(二)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没 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很难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更谈不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制约“改造传统教学”最为关键的一环。为使 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更加有效,《行动计划》提出,“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探索建立高 效率低成本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保障优质资源开发应用的良性循环。这要求:
继 续健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支持“互联网+资源库”应用创新。国家层面已经围绕建设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需要,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国家高 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今后还要加强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的建设。更加强调地方统筹作用,鼓励 各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建设适应本地需要的省级名优教学资源。同时鼓励各高等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条件,遵循知识积累和技能养成规 律,补充建设校级特色教学资源。校级教学资源应突出校本特色。为避免重复建设,省级、校级教学资源要与国家级资源错位规划建设,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优 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继 续支持以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应用。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相应的仿真教学软件, 模拟真实生产过程,提高实习实训效果。对在现场安排实习困难或容易带来人身和环境危害的专业,鼓励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解决在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 的教学和生产问题。鼓励学校搭建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规范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提高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质量。
(三)加快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或教学环境,为实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
加 强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校园标准化水平。解决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教育技术架构规范各类教育系统的建设。《行动计 划》提出“推进落实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加快建设泛在、安全的全覆盖校园网,强化资源整合和标准统一,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和服务体 系建设的标准化水平,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更高效率、更大范围共享。
强 调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优质数字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为此,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消除信息孤岛”。这要求统一技术规范,依托互联网、卫星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基础设 施和提供的计算与存储服务,推进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务管理和职业院校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标 准化和规范化,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服务云模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搭 建职业教育远程互动学习平台,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快捷方便的交流互动。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向农 村、民族、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推送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改变那些地区和学校的落后面貌,提升区域间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指数,对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有重要作 用。《行动计划》提出:“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因此,应鼓励高职院校采用先进网络传输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视频压缩技术,开发建 设职业教育远程互动学习平台。将企业现场真实工作场景传送到教室,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学校优质数字资源面向社会广泛开放,为终身学习型 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将名师视频课堂等优质资源向农村、民族、贫困地区传播,使农村和边远地区更多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现代教育信息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6号电话:027-88756190 邮编:430065鄂ICP备06007470号